今年开始了一个AI社交的项目开发,到现在也有半年的时间,我觉得跟以前的开发方式相比,有了些许的变化。主要的一个明显的感知就是 AI 含量的增加。
以前我在工作上最多就是在写代码的时候,IDE 会自动提示代码,然后我按 Tab 来接受建议;或者让 AI 帮我生成代码段。
现在我们开始尝试用 Cursor 等 AI IDE 来完全生成需求代码,项目里的功能也接入了 Dify AI 工作流,然后我们的开发工作就围绕 Dify 来开发插件。
AI 的发展,让我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,转变以前的一些开发习惯。
我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,但我现在的感觉是,还没体会到 AI 带来的明显好处,反倒有点被 AI 迷惑的感觉,或者说被网络上那些推崇 AI 的消息所迷惑。
我想在 coding 上让 AI 帮我解决一些问题,但它似乎还做不到更加的智能,给出的答案是偏大众的,没能结合当前项目的实际情况。(当然我自己目前也似乎没有想要去进一步探索 AI IDE 的一些配置,去让它更好用。因为变化太快了,我们浅尝了几款 AI IDE,但后面出于习惯、出于成本等问题,又不了了之了。)
所以现在似乎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境遇,AI 相关的工具层出不穷,你不断地尝试一个又一个,但后面似乎都没有沉淀下来一个。就像开会,你开了一个又一个的会,看上去很忙,很有效率,但很少有实际效果的产出。并且很快你又发现其它 AI 工具的好处,然后就开始看不上现在的了。
我们以为使用 AI 工具可以让我们的效率有大幅地提高,但实际上我们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,要花时间来了解、调试、管理这些工具。工作量只会转移,而不会凭空消失。
另外还有现在就算测试,也是在消耗 token。所以做 AI 产品,就要想着会比以前多花钱。
当然,我目前的收获当然是比其他的一些人,多了一些对 AI 工具的理解,但也仅此而已。
由于我们的这款 AI 产品,不少功能都是使用了 AI 工作流,所以我们很多地方都会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(等待AI 的深度思考和回复),但是 AI 生成的内容又不一定可靠,例如 json 格式有误,所以我们使用了 json-repair;每次生成的文本内容也都需要审核等。我们的工作量里相当的一部分是围绕 AI 来做的,所以难免有所抱怨,似乎我们是给 AI 擦屁股的。
现在工作中掺入了各种 AI,似乎都是为了一个“快”,只是这个烟雾弹有点辣眼睛,让人都看不出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,只会一味地说”用AI啊”。
每天网络上那些消息,说 Gemini、GPT 又出了新版本,又带来了什么激动人心的产品,然后一堆自媒体就开始蹭热点,但实际有多少是真的能为众多普通人所用的?
另外对于 AI 社交产品,我个人是持消极态度的,我不认为人需要长期 AI 来陪伴,尤其是如果受众是小朋友的话,更不应该过早地接触这类产品,这不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长。人还是要多跟现实接触好。